目录
(一)爱国主义专题活动之烈士陵园扫墓
(二)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之“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三)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之“不忘九一八”活动
(四) 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之“维护我国海洋安全”主题讲座
爱国主义专题活动之烈士陵园扫墓
一、活动概况
(一)活动时间:2012年4月3日
(二)活动地点:镇江市烈士陵园
(三)活动策划:张亚婷
(四)活动参与人员:09409011班团支部
(五)活动主题:纪念烈士,学习奉献精神
(六)活动内容:
1.去烈士陵园祭拜烈士
2.参观烈士纪念馆,深刻感受烈士的伟大精神
二、活动流程:
(1).烈士陵园祭拜烈士
1.学生代表发言,表达对烈士的崇敬之情,缅怀烈士。
2.全体默哀,围烈士陵园碑一圈行走
3.为烈士献上小白花
(2).参观烈士博物馆,进一步感受烈士得英雄事迹
三、活动总结:
清明节,这个目前已被定为法定的节假日同时也证实了它的地位和它的意义。为了纪念这个节日,同时也为学习先烈的一些英雄事迹,来增强我们团队在工作中积极向上、坚持奋斗的精神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向那些永垂不朽的烈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倾听着他们的英雄事迹,了解我们的人民烈士视死如归、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心中有点颤抖,使我感觉自己的渺小。常言道:“一个人的肉体倒下了,然而精神长存。”这句话正好映照在烈士身上,显得如此的恰如其分。站在纪念碑下,我们默哀,向烈士致敬,心随着平静的音乐轻轻地走着,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心中那份深深的哀痛与崇高的敬意。听着他们的事迹,使我的心豁然开朗,明白了我们的人民烈士为了解放全中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他们抛头颅,撒热血,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这面旗帜。为了胜利,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而我们现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心灵的感激,使他们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看着他们的照片和故事,显得那么的年轻,也许生活中一件琐碎的小事会激起你心中层层波澜,然而随着时间的默默流逝,便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然而这次经历却不比往常,它的庄严与肃穆,它的可歌可泣,它的启发与感悟将在我们的记忆中永存。
烈士的奉献精神万古长存,那么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感悟到或者学到什么呢,从奉献精神出发,烈士们可以为了国家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心中那团不灭跳动的火焰献出自己的生命,献出自己的信仰,献出自己的一切,想到我们,人生观价值观渐渐成熟的我们,当代与时俱进,受过良好教育的我们更应该反思,沉思,将这种可歌可泣的精神反射到我们自己身上,我们就能够发现我们也要有这种奉献精神,将奉献精神以另一种形式,以新时代需要的形式来报效祖国,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以奉献精神为先驱,避免小团体主义,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余热,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学习而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前途奋斗而奋斗,要从全局出发为国家着想,为国家奋斗。
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之“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一、活动概况
(一)活动时间:2012年9月25日
(二)活动地点: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综合楼218
(三)活动策划:12409021班团支部团支书
(四)活动参与人员:12409021班团支部全体同学
(五)活动主题:重温光荣岁月弘扬爱国精神
(六)活动内容:
1.团支书介绍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今社会的具体含义
2.同学们观看电影《太行山上》
3.同学们对爱国主义精神的了解及讨论十八大精神对大学生爱国 主义教育的启发
二、活动流程:
1.通知全班同学在预定时间和地点参加此次活动
2.团支书宣布开展此次活动的主题和活动形式
3.讲解爱国主义在当今社会的具体含义
4.同学们观看电影《太行山上》
5.团支部宣传委员记录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
三、活动总结: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在高校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对其成长有着重要意义。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国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在高校学生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对其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爱国主义教育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形成高雅、具有爱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还必须充分挖掘利用一切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校外教育因素,使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协调,共同完成培育一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如开办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互补作用,提高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一致性,增强教育合力。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使命感,使校内教育不断向校外延伸。
作为新时代的高职学生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之“不忘九一八”活动
一、活动概况
(一)活动主题:不忘九一八
(二)活动时间:2012年9月25日
(三)活动地点:西综教学楼207教室
(四)活动对象:10409011团支部全体同学
(五)主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承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组织部
(六)活动背景:
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这场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和损失,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血鉴9月18日“国耻日”,这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也为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揭开了序幕。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第78个“九一八”, 更时值六十年国庆,我们思考的应当更多、更深。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七)活动目的及意义:
1931年9月18日深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以此为借口突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和沈阳城,从此开始了疯狂侵华战争。东三省上百万平方公里大好河山,在短短4个多月里全部沦丧,亿万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威胁。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军国主义开始全面侵华,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波澜壮阔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纪念九一八事变,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把抗日战争给予我们的丰富经验和重要启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实际行动。而身为新世纪学生的我们,肩上的责任与义务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化历史的悲愤为力量,努力地建设社会主义。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的讨论虽然是饱含着愤怒,却是对历史的正视与反省,亦是对未来更好地建设祖国的决心与自信。
进行此类双学活动是为了提醒同学们不忘昔日的耻辱,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脚踏实地工作、敬业爱岗,在自身平凡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这不仅仅只是一种纪念的符号,一种纪念的象征,最重要的是要将这种纪念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每一天。可以说,纪念过去绝非为纪念而纪念,真正的目的还在于铭记历史,吸取教训,着眼未来。
二、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1、负责人制作条幅和展板,条幅主要体现“怀念九一八”主题;
2、由团支书搜集九一八相关资料,确定并通知全体同学在指定时间到规定教室集合;
3 宣传部负责宣传,出展板两块
(二)实施阶段
1、活动开始,团支书先讲述活动目的、意义,主持本次活动,带领同学们回忆九一八事变;
2、看有关九一八的视频;
3、在团支书的组织下大家一起讨论九一八留给后人的教训,并且一起探讨作为当代大学生应从中学到的东西;
4、通过展板展示说明,达到使同学们铭记历史的目的,借此机发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通过举办条幅签名活动为广大同学们提供一个表达爱国激情的平台,然后让同学们即兴表达自己的感受;
5、由组织委员记录本次活动并拍照
四、活动总结
1931年9月18日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件。至今81周年之际,以牢记历史,关心国家时事政治,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责任感为目的,开展了一系列以“九一八”为主题的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活动开始以来,受到了同学们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同学们开拓创新、勤奋学习、甘于奉献、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的精神面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青春风采、报效祖国的历史责任感和高尚的价值追求都在活动中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又到“九一八”,再谈血泪史。纪念“九一八”是为了不忘国耻,是为了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是为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前行。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只是为了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通过活动同学们立志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努力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纪念九一八事变,就是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把抗日战争给予我们的丰富经验和重要启示,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实际行动。而身为新世纪学生的我们,肩上的责任与义务不仅仅是学习,更重要的是化历史的悲愤为力量,努力地建设社会主义。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的讨论虽然是饱含着愤怒,却是对历史的正视与反省,亦是对未来更好地建设祖国的决心与自信。
进行此类双学活动是为了提醒同学们不忘昔日的耻辱,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将来脚踏实地工作、敬业爱岗,在自身平凡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而添砖加瓦。这不仅仅只是一种纪念的符号,一种纪念的象征,最重要的是要将这种纪念体现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每一天。可以说,纪念过去绝非为纪念而纪念,真正的目的还在于铭记历史,吸取教训,着眼未来。
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活动之“维护我国海洋安全”知识讲座
一、活动概况
(一)活动主题:关注周边局势,维护海洋安全
(二)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9日
(三)活动地点: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图书馆第二会议室
(四)活动对象:学生会成员以及部分学生代表
(五) 主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团委
承办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六) 活动背景:
海洋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经济发展所需能源和资源运输的重要通道,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中国发挥世界大国作用的重要舞台。当前,我国周边海洋安全局势严峻。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屡次叫嚣,意图侵占我国领土,日本也觊觎我国的钓鱼岛。我国海洋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影响台海安全的因素仍没有消失,出海通道受到世界霸权国家军事扩张的威胁,海洋资源流失严重,我国的经济海海域被蚕食侵占等等。
海洋安全问题实质上是由争夺海洋利益引发的。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世界范围内的争夺;二是领海之争。我国海岸线达1.8万千米,我国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可达300万平方公里,接近陆地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其中与领土有同等法律地位的领海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对于这片庞大海域的保护,既关系到我国主权完整,同时也关系到我国的长远发展。
(七) 活动目的:
在中国漫长且广阔的海域,存在着重要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益,直接关系到中国和平发展安全利益。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能否得到保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海洋方面的安全。那么,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周边的海洋安全形势,沈贻森教授为我们献上一场精彩的局势分析。
二、活动实施
(一)准备阶段:
1、宣传部门通过在食堂对面、教学楼内张贴海报,发表微博等方式进行宣传;
2、邀请沈贻森教授;
3、通知学生及时参加;
4、为活动后续工作做准备
(二)实施阶段:
1、组织学生在15:30准时到达西区图书馆第二会议室,布置会场;
2、16:00沈贻森教授及相关领导到位,讲座开始;
3、沈教授讲座;
4、互动,学生提问
(三)后续阶段:
由活动负责人留下打扫卫生,整理会场
(四)注意事项:
1、宣传人员了解学校对于张贴海报的相关规定,宣传的同时不与学校秩序相违背;
2、各环节负责人做好监督工作,确保每一步都不出纰漏
这次讲座中,沈贻森教授将钓鱼岛问题和南海问题放在国家海洋安全战略的大语境中,可谓是另辟蹊径。沈教授从外交、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在处理海洋问题时应保持的态度。沈教授认为,依据国际海洋的规定,一国对于其首先发现、首先命名、首先使用的无人岛屿具有无可争议的主权,因此,不论是南海诸岛还是钓鱼岛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各国对于我海洋领土的侵占,完全是违反国际海洋公约的,是不正当的行为。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宣誓“争议地区”的主权。
中国应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和全民国防意识,加快制定海洋发展与安全战略,建立统一的具有权威性的国家安全和海洋安全决策机制。美国在推行海洋战略方面,“国家安全委员会”和“海岸警卫队”都发挥着高效和强有力的作用,这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对于此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强化对我国海洋的安全防范。具体则是:一、提升海上防卫力量;二、明确海洋权益主张;三、加强海洋保护及开发合作。
会后,同学们主动找到沈教授,积极讨论对于当前海洋问题的一些看法。通过这次讲座,同学们对于我国周边的海洋安全局势有了更加充分的了解,并且学会了一些国际问题分析的方法,可以说是受益匪浅。